留学在线 > 日本 > 热门专业 > 日本专门学校课程设置介绍

日本专门学校课程设置介绍

2021-08-03 09:11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

去日本留学除了选择大学、大学院之外,还有专门学校可以选择,专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下面就由留学在线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专门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日本专门学校课程分类

专门课程:占专门学校的八成,入学资格为高中毕业,修业一至三年,通称专门学校。

高等课程:入学资格为国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不一,惟三年课程毕业生视同高中毕业,有大学或短期大学入学资格。

一般课程:是国中至高中的持续性教育,类似生涯学习课程,入学资格不限,国中或高中毕业生均可。

专门学校主要分为工业、商业实务、医疗、卫生、家政、农业、教育与社会福祉、文化教养等八大类。毕业生参加国家考试,取得各种资格、就业率极高。

二、日本专门学校入学资格

① 在日本国以外的国家接受过12年学校教育课程的结业者。

② 在日本以外的国家,通过相当于修完12年课程水平的学术能力认定考试,且年满18岁者。

③ 在日本结业于所指定的相当于外国高中的国际学校,且年满18岁者。

④ 在日本以外的国家修完11年以上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课程者。

⑤ 持有国际Baccalaureate、Abitur、法国的Baccalaureate资格,且年满18岁者。

⑥ 修完国际评价团体所认定的,设置于日本的国际学校的12年课程,且年满18 岁者。

⑦ 通过高中毕业程度的认定考试,且年满18岁者。

⑧ 经学校的个别入学资格审查,被认定为与高中毕业者具有同等或以上学术能力,且年满18岁者。

⑨ 具备学校教育法规定的上述以外入学资格中的任何一项条件者。

关于① ③,在未修完12年课程的情况下,需要完成指定的准备教育课程或研修机构的课程等。

三、日本专门学校选择要点

课程内容

是否有提供想学习的技巧及知识。专门学校设置有很多名称类似的学科,即使名称相同,每一所学校编排的课程却不同的情形屡见不鲜,除了要了解学科的目的、课程内容也要了解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如有疑问要资询学校。

教育水准

专门学校的成立基准比较大学及短期大学宽松。因此,各校根据各自的教育方针及产业界的需求等来编排课程、引进设备、充实师资以实施具有特色的教育。正因如此,即使相同的领域、学科,教育内容及指导方法自不待言,指导老师的品质也有差距,事先对各校的入学简章等做比较尤其重要。

设施、设备是否充足

由于实习在专门学校的课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设施及设备是否完备影响了学习。除了是否因应产业技术进步,学生是否能随时自由在课堂上利用也是比较学校的重点之一。

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门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该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否为社会所认同的指标。除了就业率以外,使否能进入所学之领域的公司也是评估重点。若不符合技术或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可以在日本就业的在留资格,且从事的职务内容与在专门学校的学习内容无关,便无法获准将在留资格由留学更换至技术或人文知识、国际业务。

选择日本文部科学认可的学校

取得认可的学校受到日本法律的保护,因而可以受益,例如学生毕业时可取得专门士的资格等。没有取得认可的专门学校有可能会有没有足够的设备、缺乏管理等问题,即使毕业,学历无法被承认。毕业后可以就职的只限于拥有专门士的学生。但并非所有的认可专门学校都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是否有招外国留学生,要事先确认。

学费、其他必要经费

可运用的金钱资源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可以负担。

四、日本专门学校学校特色

1、对应产业界需求的多样化专门教育。专门学校以实用教育为目的,除了配合产业界的需求设立多样化学科以外,在课程编排上以实验、实习为重点,由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

2、以取得职业资格为目标。日本是一个“资格社会”(证照社会),设有许多与职业相关的证照制度,在各行各业里为了提高专业水准而设立的鉴定考试也很多,专门学校将取得这些资格和通过鉴定考试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

3、授予“专门士”和“高度专门士”的称号(相当于学位),开启大学和大学院入学通道。对于学习两年以上毕业的学生可以获得“专门士”,学习四年以上毕业的学生可以获得“高度专门士”。而且从1999年开始,两年以上的学科毕业生可以插班进入大学学习,四年以上的学科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院的学习。

4、面向社会各阶层人士。专门学校入学生中,每4名学生中有1名是社会人士或大学、短期大学毕业生。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进入专门学校的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日本,与其毕业后不能直接成为社会通用人才,还不如进专门学校学习实用技能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一观念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

"留学在线网"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123456@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