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经济主题记者会: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潘功胜、吴清答记者问
2025-03-06 16:0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03-06 15:02:38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金晴中: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本场的主题是经济主题。
03-06 15:03:12
金晴中:
大会新闻中心很高兴邀请五位嘉宾出席今天的记者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五位嘉宾分别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先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先生,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先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先生。
03-06 15:03:36
金晴中:
现在请直接开始提问。
03-06 15:04:25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郑栅洁主任和国家发改委,《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而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为4.6%—4.8%左右。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今年5%左右的目标能否实现?国家发改委将如何推进相关工作?
03-06 15:18:58
郑栅洁:
感谢您的提问,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03-06 15:19:33
郑栅洁:
今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综合研判、科学论证、系统平衡,稳慎提出的,在工作层面上,我们也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充分和扎实的准备。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首先看一下去年的中国经济,这涉及到发展的基础和当前的态势、趋势。
03-06 15:19:54
郑栅洁:
过去的一年,发展历程很不平凡,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经历了前高、中低、后扬,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成色十足、令人鼓舞的成绩单。特别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为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份成绩单,有4个特点
03-06 15:22:42
郑栅洁:
第一个,增量大。中国年度GDP总量接近135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形象地讲,1年的增量,从国内看,相当于上海的经济总量,从国际上看,相当于全球排名第20位左右国家的经济总量。
03-06 15:24:56
郑栅洁:
第二个,质量高。新动能快速成长,我想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超过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3.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产量超过60%;集成电路产量快速增长,出口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社会研发支出超过3.6万亿元,增长8.3%;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近50万家,增长16.1%,这些数字反映了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显著加快。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动力在不断增强,出口占比达到64.7%,又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8%、5.8%,明显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03-06 15:25:27
郑栅洁:
第三个,基础牢。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保障更加有力;重要资源储备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03-06 15:25:55
郑栅洁:
第四个,势头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实现新的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趋势更加明显。
03-06 15:26:17
郑栅洁: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份成绩单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部署要求,为今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3-06 15:27:49
郑栅洁:
我们也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还面临国内需求仍然不足、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这些困难挑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都是能够克服、能够解决的。综合分析,我们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可以说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03-06 15:28:14
郑栅洁: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部门,我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安排,从抓好落实的角度,在《计划报告》中提出了10个方面的举措,这里我就各方比较关心的4个方面,简要作个介绍,归纳起来,就是4个“加力”。
03-06 15:28:36
郑栅洁
第一,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量增加了,支持范围也扩大了。又比如,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近期,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很快将公布实施。
03-06 15:29:00
郑栅洁:
第二,把补短板和增后劲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政府投资方面,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就达到5万亿元以上。我们将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民间投资方面,去年,我们引入民间资本全面参与核电建设,向民间资本推荐8000多个项目,取得了很好成效。今年,我们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还将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03-06 15:29:33
郑栅洁
第三,把培育新动能与升级传统动能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期,我们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期,国务院常务会研究了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我们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03-06 15:29:51
郑栅洁:
第四,把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深化改革开放。比如,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深入开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降低各领域、各环节的不合理成本。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加快推动解决拖欠账款等问题。
03-06 15:30:23
郑栅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将与相关部门协同协作,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谢谢!
03-06 15:31:0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蓝部长,政府工作报告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部署,请问今年的财政政策在哪些方面体现更加积极?
03-06 15:31:33
蓝佛安:
谢谢你的提问。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媒体朋友们过去一年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加积极”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词,大家都很关注。
03-06 15:32:03
蓝佛安:
宏观调控要与经济情景相适配,财政政策需相机抉择、因势而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03-06 15:32:29
蓝佛安:
你提到“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一方面,在实施好存量政策上下功夫,抓好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政策效应在今年持续有效释放。另一方面,在谋划好增量政策上出实招,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围绕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及时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确保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各方面更有获得感。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
03-06 15:32:53
蓝佛安: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03-06 15:33:09
蓝佛安:
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03-06 15:33:29
蓝佛安:
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加上弥补赤字的国债,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03-06 15:33:45
蓝佛安:
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有效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
03-06 15:34:02
蓝佛安:
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03-06 15:34:17
蓝佛安:
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好效益。
03-06 15:34:35
蓝佛安: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谢谢!
03-06 15:46:57
澎湃新闻记者:
请问王文涛部长,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亮点纷呈,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一波消费热潮,服务消费表现活跃,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请问下一步商务部在扩消费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03-06 15:47:29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商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03-06 15:48:04
王文涛:
先说说去年消费情况,从规模看,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同时,服务消费延续良好增长态势,服务零售额增长6.2%,增速远高于社零,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从亮点热点来看,“以旧换新”成为家喻户晓的“高频词”,不仅是一项经济政策,更是一项惠民举措。以旧换新换出了发展新动能,带动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超1.3万亿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发展了新质生产力;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换出了“好生活”,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大家可能也都关注到了,今年春节消费市场人气足、销售旺,尤其是服务消费十分活跃,亚冬会带动冰雪热,“哪吒2”等带动观影热,“非遗春节”打响入境游“开门红”,“中国年”成为了“世界年”,消费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03-06 15:48:21
王文涛:
同时也要看到,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打开来看,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有效需求受到制约,需求端是主要矛盾。服务消费主要矛盾是优质供给不足。《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作了部署,强调要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统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推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释放消费增长潜能。这里,重点介绍两项工作:
03-06 15:48:46
王文涛:
一项是以旧换新,突出“加力扩围、惠民升级”。在去年政策基础上,按照中央部署,我们聚焦广大消费者实际需求,倾听了大家反映的意见,扩大了“换新”补贴的品类范围,家电从“8+N”类增加到“12+N”类,增设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截至3月5日,全国共收到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31万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70万份,合计超过100万,超94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200万台、已有超3400万名消费者申请了超4200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我们还升级了服务、提高了效率,让大家“换”得更加便利、更加放心,更好享受政策红利。
03-06 15:49:10
王文涛:
另一项是服务消费,重点是“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3万美元,从国际上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需求将会加快释放。有个直感是,以前大家逛街主要是为了买东西,现在是哪里好看、好玩、好吃就去哪里,对服务消费更加看重。与快速增长、日趋多元的需求相比,商旅文体健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场景还需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有待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仍存在供给缺口。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在保障基本民生服务消费的同时,着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满足服务消费需求。
03-06 15:49:26
王文涛:
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提升对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引领作用,引进更多优质服务,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提升入境、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水平,培育面向国际的教育、医疗、会展等市场。
03-06 15:50:25
王文涛:
对内放开方面,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综合性政策文件,是管总的“1”。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冰雪经济等服务消费领域,出台了18项政策文件,我们俗称是“N”。比如,近期出台的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行动计划,受到“银发族”旅客青睐,多次登上了“热搜”榜。后续还将聚焦相关重点领域和民生关切,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和专项举措,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同时,我们将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组织开展促进服务消费的系列活动,比如“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跟着赛事品美食”等,还如前段时间“跟着电影品美食”很受欢迎。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和消费细分需求,促进业态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03-06 15:51:01
新华社记者:
2024年货币政策成效明显,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方面央行有何考虑?
03-06 15:52:18
潘功胜:
谢谢你的问题。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2024年,人民银行数次实施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9月份推出了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文章来源:新华社)
"留学在线网"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123456@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内容
- 深海科技概念股继续活跃 六连板巨力索具公告提
留学攻略 · 2025-03-21
- 全A股第一名!每日互动暴涨!DeepSeek概念突然爆
留学攻略 · 2025-03-20
- 14天9涨停暴涨110% 襄阳轴承引得散户、游资、机构
留学攻略 · 2025-03-20
- 三部门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
留学攻略 · 2025-03-19
- 李嘉诚刷屏!外交部回应!
留学攻略 · 2025-03-19